早几年做AI玩具,语音识别经常出问题,孩子说话不清楚,或者家里有电视声,玩具就听不懂了。现在不一样了,主流的语音识别模组,唤醒时间能控制在2秒内,就算客厅开着电视,识别准确率也能保持92%以上。

芯片和传感器的成本也在降,2023年一个AI玩具的核心模组成本还要80多块,现在已经降到50块以内。对厂商来说更友好的是解决方案的完善,比如Ptalk有零代码的交互平台,传统玩具厂没有技术团队也能做,拖拖拽拽就能设置“孩子问天气就播报”“问动物就讲常识”,不用自己写一行代码。
家长最担心的是数据隐私——玩具收集孩子的语音和互动数据,会不会泄露?还有内容安全,会不会有不合适的内容传给孩子?另外,现在入门级AI玩具还要300多块,下沉市场接受度还不高。不过这些问题都在解决,不少企业已经给数据加了加密,模组成本下降也让价格慢慢往下探,今年有厂商推出了299元的入门款AI故事机,在三四线城市卖得很好。
对想入局的企业来说,现在有几个方向可以抓,一是政策支持的教育场景,比如进校园的AI教具;二是还没被满足的细分需求,比如银发陪伴、特殊教育;三是选成熟的软硬件解决方案,别自己从头研发,能省不少时间和成本。
总的来说,政策托底、需求拉动、技术赋能,这三股力量凑在一起,让AI玩具行业已经进入爆发期。未来几年,随着技术再升级、场景再拓展,市场规模还会涨。对传统玩具厂或者想做智能终端的科技公司来说,现在切入AI玩具赛道,正是好时候,选对方向和解决方案,就能分到这个千亿市场的红利。















